欢迎访问四川省乐至县中医医院官方网站
国家“三级乙等”中医医院
基本医疗、中医药科研教学、残疾人等级评 定、司法鉴定、驾驶员体检
社会医疗保险、交通事故救治、商业保险医 疗、工伤医疗定点医疗机构

健康教育

一般骨科手术术前教育
点击数:56     时间:2025-07-15 15:48:35 分享给好友:

一、入院后可能接受的常规检查

1.测量体温、血压、体重等。           

2.大小便化验。

3.验血: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生化项目、血糖、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系列等。

4.心电图检查。 

5.彩超检查。

6.影像学检查如:DR、CT 检查等。

二 、手术前的饮食、用药调整

1.根据饮食习惯及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多摄入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维生素和低脂肪的清淡、易消化食物,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2.多进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品,预防便秘。

3.若有吸烟习惯,术前2周停止吸烟,以免延缓术后切口和骨骼的愈合。

4.手术前,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使用或停用药物。

三 、一般手术前需进行的适应性锻炼

1.术后暂时未能下床活动,需练习床上大小便、床上擦浴等日常生活活动,以免术后不适应。

2.由于咳嗽牵拉切口,引起疼痛,很多患者都不愿意咳痰,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因此手术前,您应在护士指导下进行正确的缩唇呼吸、有效咳痰等锻炼。

3.由于术后需要卧床休息,为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锻炼臀、腰背肌肉,请您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抬臀练习以双手或双肘以及双足为支撑点,臀部缓慢抬离床面,停留3s后缓慢放下,10~20次为1组,每天3~4组。

4.为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您应适当饮水,并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踝泵运动。踝关节的跖屈、内翻、背伸、外翻组合在一起的“环绕运动”为1组运动。每组最大范围的运动保持5~10s,每次3~5min,每天3~4次。

5.由于受伤的影响,您活动减少,为防止肌肉萎缩,您应在护士指导下,进行正确的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及直腿抬高练习。

四、手术前1天的准备           

1. 您与医护人员配合所做的相关准备

(1)经主管医生、麻醉医生解释后,您或家属需签署手术同意书、输血同意书、麻醉同意书等相关记录。

(2)药物过敏试验{(遵医嘱)}。

(3)交叉配血{(必要时)}。

(4)清洁皮肤,剃除手术区毛发及会阴部毛{(根据手术部位需要或遵医)}。

(5)测量体温、脉搏、呼 吸、血压。

2. 您自身需做的准备

(1)做好个人清洁{(洗澡、洗头,尤其注意手术部位的清洁)},更换清洁内衣裤。

(2)手术前1天应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遵医嘱禁饮食。

(3)手术前夜,您若有失眠或其他不适时,应及时通知值班医生或护士。

五、手术当天的准备

1.您自身的准备

(1)若您有活动性假牙,应取下置于盛有冷开水的杯中,以免术中脱落或咽下。

(2)您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如现金、首饰等,应交您的家属保存。

(3)手术前,您应排尽二便,并脱下内衣裤,更换手术专用服。

(4)若有咳嗽、发热等不适,或女性患者月经来潮,请您及时通知医生或护士,以便决定是否推迟手术日期,确保手术安全。

2. 您与医护人员共同完成的准备

(1)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护士遵医嘱行留置导尿术,保证膀胱处于空虚状态(必要时)。

(3)若您是接台的手术,请您耐心等待手术室的通知,不要吃任何食物,护士将为您静脉输注液体,补充能量。

(4)接到手术室通知后,带上必要的药品及物品、各种检查结果及病历等,您将被送至手术室。


图片21.png图片22.png
图片23.png图片24.png
图片25.png图片26.png
图片27.png图片28.png
图片29.png图片30.png
图片31.png


 石膏固定的康复指导

1.石膏完全干燥固定约需24小时,未定型前搬动时要用手掌平托,不可抓捏,不宜用衣、被捂盖,应暴露通风,以利水分蒸发,促进干固。寒冷季节,可用红外线烤灯烤干,应注意防止烫伤。

2.石膏固定时间较长,里面肢体皮肤往往积下老皮及污垢,感到发痒不适,夏天更为明显。切记不宜用硬物插入其中搔抓以免损伤皮肤,引起溃烂感染。

3.石膏边缘修剪平整,需定时帮助患者翻身、预防褥疮,保持石膏干燥,不应沾水,更不要被粪便、尿液浸染。冬季注意保暖,可缝制棉手套或棉脚套保护,换衣服时,先脱健侧,先穿患侧。

4.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整个伤肢超过心脏水平,末端高于近端。要根据石膏形状妥善垫好肢体。

5.石膏外固定后要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如上肢做腕关节伸屈活动,伸指、屈指活动;下肢做腿部肌肉的收缩、放松,踝关节背伸、足趾伸屈活动等。

图片32.png图片33.png图片34.png

下肢肌肉功能锻炼方法

1.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平卧位,逐渐用力绷紧大腿肌肉,若用力时能清晰看见条状的肌肉隆起,便达到锻炼要求,练习时间视患肢承受能力,开始可1~2秒,逐渐达到5~10秒,每次持续直至肌肉颤抖不能继续坚持为止。

2.股四头肌等张收缩锻炼:患者绷紧大腿肌肉直腿抬高,持续1~2秒,逐渐延长到5~10秒,持续时间视患者承受能力,加大肌肉力量,可嘱患者在足背处压1~2公斤沙袋(米袋)做练习。

图片35.png

 助行器使用指南

一、概述

助行器适用于步行平稳性非常差的患者或长期卧床引起下肢肌力减弱的老人等。主要用于室内步行。

助行器的高度:一般为尺骨茎突到足跟的长度再加2.5cm, 或股骨大转子到地面的高度。

二、正确握扶助行器的方法

1.固定好助行器,防止摇晃,并正确摆放助行器于一前臂距离处。

2.放松肩膀。两手臂放松放在把手上,肘关节略微弯曲。

3.紧握架两旁的扶手。

4.保持正立姿势。

三、正确的起立方法

1.将助行架放于正前方。双手、双肘及健肢支撑,将身体移至健侧床沿。

2.保持患肢外展,转为健侧卧位。

3.利用双手及手肘支撑上身,保持患肢外展。

4.健肢自然垂下,移开厚枕,患肢再顺势移于床下。

5.双手扶架或健侧手放在架上,患侧手按在椅面或床面,双膝微 曲,患肢迈前一步,重心倾向前,然后起立。

四、正确坐下方法

1.身体向后慢慢退,直到健肢碰到椅子或者床的边缘。

2.健侧手放在架上,患侧手按在椅子扶手上,健膝微屈,患肢伸前 一步。

3.双手扶稳椅子扶手,上身稍前倾,慢慢坐下,保持膝关节低于髋部水平。

五、正确步行方法

步行顺序为先提起助行器放在一臂处——患肢向前迈出——健肢迈出与患肢在同一水平。此步行方式适用于体弱、平衡功能差及脑卒中患者的早期步态训练。

六 、注意事项

1.每次使用前,检查助行架橡皮头及螺丝有无变形或损坏,如有损坏应重新更换,以维持其安全性。

2.避免地面潮湿、光线不足及有障碍物时行走,以免滑倒或绊倒。

3.使用助行器时不可只穿袜子而不穿鞋,且应避免穿拖鞋或高跟鞋,要穿防滑鞋。

4.第一次下床使用,须有医护人员在旁指导。行走前先站稳,步伐不宜太大,眼睛向前看,不要向下看。

5.行走前必须确定4个角都已放稳,才往前跨步。

6.步伐不宜太大,以到助行器的一半为宜,太过前倾容易导致重心不稳而向前跌倒。

图片36.png图片37.png
图片38.png图片39.png

 腋杖使用指南

一、概述

腋杖是骨折患者离床活动的常用支撑工具之一。

腋杖的选择:应选择质量好、扶手牢固、高度可调试、有防滑装置的轻便腋杖。通常铝合金制品最佳。

二、正确握扶掖杖

使用者可根据自身状况选择适合的高度和把手位置,取直立位,将腋杖置于腋下,与腋窝保持3~4cm(2~3 横指)距离,腋杖底端支脚垫正好在脚旁开10cm 处,此时把手的高度应与大转子的位置相同。

用双手握住腋杖手柄来支撑身体,而不是使腋窝抵在腋杖上,防止腋窝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丛受压损伤。

三、平地行走

1.4点步行法

①双手持杖站稳。②健侧腋杖向前。③患肢向前跟进。④患肢腋杖向前。⑤健肢向前跟进。⑥重复②③④⑤步骤向前行走。

2 .3点步行法

①双手持杖站稳。

②两侧腋杖同时伸出,双侧腋杖先落地。

③迈出患肢或不能负重的一侧下肢。

④迈出对侧下肢。

④重复②③④步骤向前行走。

3.2点步行法 ①双手持杖站稳。②一侧腋杖和对侧下肢向前。③另一侧腋杖和对侧腿向前。④重复②③步骤向前行走。

四、起身站立

1.准备站立前,先确定椅子或床是否稳定牢固。

2. 健肢屈膝支撑在地面上,身体向前移动到椅子或床的边缘,患肢迈 前一步。

3. 将双拐并拢合在一起,用患肢一侧的手握住拐杖手柄,健侧的手扶 住椅子扶手或床缘。

4. 两手一起支撑用力,同时健肢发力站起,保持站稳。

注意:在开始行走之前,先确保已经站稳,然后再将拐杖分置身体两侧。

五、坐下

1.身体向后慢慢退,直到健肢碰到椅子或者床的边缘,患肢迈前一步。

2.保持体重在健肢上,将双拐并拢合在一起。

3.用患肢一侧的手握住腋杖手柄,健肢一侧的手放到椅子或床缘上,然后弯曲健侧膝盖,慢慢坐下。

4.坐下的过程要慢,始终保持双拐放在椅子旁边。

注意:除非医生允许患者的患肢部分负重,否则下坐过程仍需保持患肢 离开地面不受力。

六 、上下台阶

1.上台阶

(1)无扶手①双脚位于台阶边缘持杖站稳。②两手各持 一腋杖,同时支撑,将健肢向前跨上一级楼梯。③体重保持支撑在健肢上,再移动双拐和患肢上到同一级楼梯。④重复②③步骤上台阶。

(2)有扶手①准备上楼时,移动身体靠近最底层的一 级楼梯,合并双拐一手持握,另一侧手扶住楼梯扶手,身体尽量靠近扶手。②两手同时支撑,将健肢向前跨上一级楼梯,体重保持支撑在健肢上。③再移动腋杖和患肢上到同一级楼梯。④不断重复,上楼。一级级阶梯上,不要太急。

2.下台阶

(1)无扶手①双脚置于台阶边缘持杖站稳。②腋杖移下台阶。③随后患肢移下台阶。④双手支撑稳定后,重心下移,健肢跟下台阶。⑤重复②③④步骤下台阶。

(2)有扶手①移动身体靠近待下楼梯的边缘,合并双 拐一手持握,另一侧手扶住楼梯扶手,身体尽量靠近扶手。②双拐下一级楼梯。③同时移动患肢向下。④双手支撑稳定后,再移动健肢下一级楼梯。

⑤不断重复,下楼。一级级楼梯下,不要太急。

图片40.png图片41.png
图片42.png图片43.png
图片44.png图片45.png
图片46.png

腰围使用指南

一、概述

腰围是一种骨科常用的支具,其主要作用是制动与保护,限 制腰椎的屈曲及旋转运动。

1.制动作用  当佩戴上腰围时,对腰椎的活动,尤其是前屈活动会起 到限制作用,使腰椎局部组织可以得到相对充分的休息,缓解肌肉痉挛,促 进血运的恢复,消散致痛物质,使神经根周围及椎间关节的炎症反应得以减 轻或消失。

2.保护作用  由于腰围能加强腰椎的稳定性,因此当腰椎术后患者开始下地活动时,常佩戴腰围以加强保护,使腰椎的活动量和活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以巩固治疗效果。

二、腰围的选择

1.选择腰围的规格应与患者体型相适应,一般上至下肋弓,下至髂嵴下,后侧不宜过分前凸,前方也不宜束扎过紧,应保持腰椎良好的生理曲度。

2. 识别腰围的内面、外面、上端及下端。

三 、腰围佩戴方法

1.方法一:患者仰卧位,屈曲双膝,用双肘及双足支撑抬臀,再将腰 围内面朝上放入,系好腰围。

2.方法二:患者侧卧位,将腰围放置腰部,转为平卧,调整腰围在腰部正中位置后系好。

四 、腰围佩戴注意事项

1.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患者经药物治疗及卧硬板床一段时间后,腰腿痛明显好转,即可遵医嘱佩戴腰围下地行走,以巩固疗效。当病情减轻或症状消失,应及时取下腰围,加强腰背肌锻炼。

2.手术后的患者,根据病情可佩戴腰围下地行走, 一般佩戴1~3个月,平卧时可取下腰围。

3.腰围的松紧度以侧边能伸进两指为宜。

4.佩戴腰围的时间要适度,不能长期佩戴,否则会使腰背肌肉发生废 用性萎缩及关节强直等。佩戴腰围期间,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加强腰背肌及腹肌的功能锻炼,使肌肉强壮有力。

5.佩戴腰围正确起床的方法下床时先侧卧靠近床边,屈髋屈膝,用手将上身撑起,双腿同时从床边滑下后再坐起。切不可突然坐起,以免发生意外,避免损伤。

6. 去除腰围需循序渐进,逐渐减少腰围佩戴时间,直至完全去除腰围。 

7.使用过程中若有症状加重或不适,应随时找医生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图片47.png图片48.png
图片49.png图片50.png
图片51.png图片52.png

 尺桡骨骨折健康教育

尺桡骨骨折是常见的前臂损伤之一,好发于青少年,多为直接暴力、重物打击伤或轧伤所致。骨折后断端可发生重叠、旋转、成角和侧移4种畸形及上下尺桡关节、骨间膜的损伤,治疗时各种畸形均需得到矫正,方能恢复前臂旋转功能。

一、生活起居

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慎起居,避风寒,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下床活动时做好安全防护,防跌倒。

二、体位指导

1.卧位时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淋巴液回流,减轻或预防肢体肿胀。

2.患者站立或行走时使用前臂吊带悬吊固定,促进患肢静脉回流。

三、饮食指导

1.伤后1~2周:宜食行气活血、消肿化瘀的食品,如白萝卜、红糖、山楂、生姜等,少食甜食、土豆等胀气食物,忌食酸辣、燥热、油腻食物,切不可过早食肥腻滋补之品,避免瘀血积滞,使骨痂生长迟缓。

2.伤后3~6周:宜食和营止痛、接骨续筋、舒筋活络的食品,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食谱上给予骨头汤、田七煲鸡、鸽子汤、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维生素D、钙及蛋白质。

3.伤后7~8周:宜食补气养血、健脾益胃、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的食品,如鱼、虾、肉、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牛骨汤、鹿筋汤、炖水鱼等,能饮酒者可选用杜仲骨碎补酒、鸡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适量食用榛子、核桃等坚果食物以补充钙及微量元素。

四、情志护理

1.向患者介绍本疾病的治疗经过及转归,取得患者配合。

2.多鼓励支持患者,介绍成功的病例,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建立家庭支持系统,给予亲情关怀。

4.患者情绪烦躁时,指导其以安神静志法放松: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呼吸,或听轻音乐,以达到周身气血流通舒畅,缓解烦躁情绪。

五、康复指导

1.在医生(康复师)的指导下,帮助和督促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2.告知患者应坚持功能锻炼,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

3.指导患者主、被动进行手指及腕关节的屈伸锻炼,每日2~3次,每次15~20 min,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

4.术后康复

(1)手术或复位固定后即开始进行手指屈伸、握拳活动及上肢肌肉收缩活动,握拳时要尽量用力,充分伸屈手指,以促进气血运行,使肿胀消退。开始锻炼时活动范围和运动量可略小,以后逐渐增加。

(2)2~3周后,局部肿胀消退,开始进行肩、肘关节的屈伸活动,活动范围、频率逐渐增大,腕关节活动应在有限范围内进行适当锻炼,应避免前臂旋转活动。

(3)6~8周后,前臂可做适当的旋转活动。外固定解除后,配合中医疗法,锻炼患肢功能。

(4)功能锻炼以患者自感稍微疲劳、休息后能缓解、不引起疼痛为原则,应循序渐进。

六、出院指导

1.保持生活规律,情绪乐观,避免不良刺激。

2.预防感冒,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3.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如牛奶、豆类、虾皮等,以促进骨折愈合。

4.有夹板、石膏及支具固定的患者,嘱其注意观察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活动和感觉情况,观察夹板或石膏的松紧是否适宜。

5.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遵医嘱继续口服接骨续筋药物,并嘱其多饮温开水。

6.继续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炼,注意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活动过量引起不适。

7.嘱患者按时复查。若有患肢疼痛等不适,应随时就诊。

图片53.png图片54.png
图片55.png图片56.png
图片57.png图片58.png
图片59.png图片60.png
图片61.png图片62.png

肱骨近端骨折健康教育

肱骨近端骨折指肱骨外科颈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发生率较高,约占成人全部骨折的5%,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是老年患者第三好发骨折类型。

一、生活起居

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慎起居、避风寒、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下床活动时做好安全防护,防跌倒。

二、体位指导

1.卧位时,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淋巴液回流,减轻或预防肢体肿胀。

2.患者站立或行走时应将患肢置于中立位,屈肘90°,用贴胸带固定。

三、饮食指导

1.伤后1~2周:宜食行气活血、消肿化瘀的食品,如白萝卜、红糖、山楂、生姜等,少食甜食、土豆等胀气食物,忌食酸辣、燥热、油腻食物,切不可过早食肥腻滋补之品,避免瘀血积滞,使骨痂生长迟缓。

2.伤后3~6周:宜食和营止痛、接骨续筋、舒筋活络的食品,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食谱给予骨头汤、田七煲鸡、鸽子汤、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 A、维生素 D、钙及蛋白质。

3.伤后7~8周:宜食补气养血、健脾益胃、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的食品,如鱼、虾、肉、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牛骨汤、鹿筋汤、炖水鱼等,能饮酒者可选用杜仲骨碎补酒、鸡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适量食用榛子、核桃等坚果食物以补充钙及微量元素。

四、情志护理

1.向患者介绍本疾病的治疗经过及转归,取得患者配合。

2.多鼓励支持患者,介绍成功的病例,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建立患者家庭支持系统,给予亲情关怀。

4.情绪烦躁时,指导患者安神静志法放松: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呼吸,或听轻音乐,以达到周身气血流通舒畅,缓解烦躁情绪。

五、康复指导

1.在医师(康复师)的指导下,帮助和督促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2.告知患者应坚持功能锻炼,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

3.指导患者复位后即可练习指、掌、腕关节活动,做上臂肌肉的主动收缩锻炼。骨折中期加强肘关节、肩关节活动。骨折后期进行肩关节锻炼。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的少到多。

4.术后康复

(1)手术或整复固定后,麻醉消失即可指导其行手指、腕关节屈伸活动。

(2)术后1周,指导并协助患者行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的活动,如握拳、抓空增力、五指起落,腕关节的背伸、屈曲、桡偏、尺偏运动,主动伸屈肘关节,每日2次,每次5~10 min。

(3)术后2~4周,继续上述内容,加做肩关节活动,如屈肘耸肩、钟摆运动等,每日3 次,每次10~15 min。

(4)术后5~6周,做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环转活动度锻炼,如弯腰划圈、后伸探背、手指爬墙、托手屈肘上举等,每日3次,每次10~15 min。

(5)肩关节置换术后康复6周前同内固定术,6周后开始做被动旋内活动,前提是在肩胛骨平面进行,至少外展60°的保护下完成,以确保旋内时内收。6~12周被动和主动前屈上举 30°、45°和 60°缓慢进行,开始应在仰卧位进行(此体位肩胛骨稳定),逐渐过渡到坐位或完全的站立训练。12周及以上所有强化运动都应遵循低负荷高重复的原则,以加强肩关节耐力,并将受伤或脱位的风险降至最低。

六、出院指导

1.保持生活规律,乐观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避免感冒,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3.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饮食,如牛奶、豆类、虾皮等,以促进骨折愈合。

4.有夹板、石膏及支具固定的患者,嘱其注意观察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活动和感觉情况,观察夹板或石膏的松紧是否适宜。

5.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遵医嘱继续口服接骨续筋药物,并嘱其多饮温开水。

6.继续遵医嘱功能锻炼,注意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活动过量引起不适。

7.嘱患者按时复查。若有患肢疼痛等不适,应随时就诊。

图片63.png图片64.png
图片65.png图片66.png
图片67.png图片68.png
图片69.png图片70.png
图片71.png图片72.png

锁骨骨折健康教育

锁骨呈S形架于胸骨柄与肩峰之间,是连接上肢与躯干之间的唯一骨性支架。锁骨位于皮下,表浅,受外力作用时易发生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10%。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壮年。

一、生活起居

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慎起居,避风寒,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下床活动时做好安全防护,防跌倒。

二、体位指导

1.卧床时将肩胛区垫高,以保持两肩后伸禁止患侧卧位。

2.下床活动时要佩戴锁骨带固定,双手叉腰、昂首挺胸,以缓解对双侧腋下神经、血管的压迫。

3.切开复位术患者,术后给予前臂悬吊带或贴胸带悬吊患肢。

三、饮食指导

1.伤后1~2周:宜食行气活血、消肿化瘀的食品,如白萝卜、红糖、山楂、生姜等,少食甜食、土豆等胀气食物,忌食酸辣、燥热、油腻食物,切不可过早食肥腻滋补之品,避免瘀血积滞,使骨痂生长迟缓。

2.伤后3~6周:宜食和营止痛、接骨续筋、舒筋活络的食品,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食谱上给以骨头汤、田七煲鸡、鸽子汤、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维生素 D、钙及蛋白质。

3.伤后7~8周:宜食补气养血、健脾益胃、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的食品,如鱼、虾、肉、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牛骨汤、鹿筋汤、炖水鱼等,能饮酒者可选用杜仲骨碎补酒、鸡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适量食用榛子、核桃等坚果食物以补充钙及微量元素。

四、情志护理

1.向患者介绍本疾病的治疗经过及转归,取得患者配合。

2.多鼓励支持患者,介绍成功的病例,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建立家庭支持系统,给予亲情关怀。

4.情绪烦躁时,指导患者安神静志法放松: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呼吸,或听轻音乐,以达到周身气血流通舒畅,缓解烦躁情绪。

五、康复指导

1.在医生(康复师)的指导下,帮助和督促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2.告知患者应注意加强患肢的功能锻炼,复位后即可练习指、掌、腕、肘关节活动,进行上臂肌肉的主动收缩锻炼。骨折中期加强腕关节、肘关节活动。骨折后期进行肩关节锻炼。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

3.术后康复

(1)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麻醉消失即指导患者行手、腕、肘部活动。

(2)术后1周,指导患者主动进行患肢握拳、伸指,腕关节掌屈、背伸,左右摆掌,屈伸肘关节,每日2次,每次5~10min。

(3)术后2~4周,继续上述内容,锻炼强度适当增加。

(4)术后5~6周,进行手部及腕、肘关节的各种活动,如抓空增力、左右侧屈、肘部伸屈等,可借助握力器、橡皮泥、橡皮圈、松紧带等工具;做肩关节活动,如屈肘耸肩、肩部后伸、钟摆活动。每日2次,每次10~15 min。

六、出院指导

1.保持生活规律,乐观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预防感冒,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3.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如牛奶、豆类、虾皮等,以促进骨折愈合。

4.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中立位或治疗性体位。术后前臂悬吊带或上臂贴胸带固定5~6周。

5.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遵医嘱继续口服接骨续筋药物,并嘱其多饮温开水。

6.继续遵医嘱功能锻炼,注意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活动过量引起不适。

7.嘱患者按时复查。若有患肢疼痛等不适,应随时就诊。

图片73.png图片74.png
图片75.png图片76.png
图片77.png图片78.png
图片79.png图片80.png
图片81.png图片82.png

肩关节脱位健康教育

肩关节脱位是由于肩关节的关节囊和韧带薄弱而松弛,在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下,肱骨头突破关节囊而移位,可引起关节囊破裂及肩袖损伤,是全身关节脱位中最常见的脱位之一,约占40%以上,好发于20~50岁的男性。

一、生活起居

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慎起居,避风寒,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下床活动时做好安全防护,防跌倒。

二、体位指导

1.给予支具固定,抬高患肢并保持功能位或治疗性体位。

2.卧位时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淋巴液回流,减轻或预防肢体肿胀。

3.患者站立或行走时佩戴前臂吊带。

4.改变体位时注意保护患肢,避免诱发再次脱位。

三、饮食指导

1.伤后1~2周:宜食行气活血、消肿化瘀的食物,如白萝卜、红糖、山楂、生姜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食物,尤不可过早施以肥腻滋补之品,避免瘀血积滞,使骨痂生长迟缓。

2.伤后3~6周:宜食和营止痛、接骨续筋、舒筋活络的食物,给予骨头汤、田七煲鸡鸽子汤、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 A、维生素 D、钙及蛋白质,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

3.伤后7~8周:宜食补气养血、健脾益胃、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的食物。饮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汤等,能饮酒者可选用杜仲骨碎补酒、鸡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适量食用榛子、核桃等坚果食物。

四、情志护理

1.向患者介绍本疾病的治疗经过及转归,取得患者配合。

2.多鼓励支持患者,介绍成功的病例,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建立家庭支持系统,给予亲情关怀。

4.情绪烦躁时,指导患者安神静志法放松: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呼吸,或听轻音乐,以达到周身气血流通舒畅,缓解烦躁情绪。

五、康复指导

1.在医生(康复师)的指导下,帮助和督促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2.告知患者应坚持功能锻炼,促进肩部功能恢复,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

3.康复锻炼

(1)复位或手术后肩关节固定于内收、旋内位,肘部过屈位固定,肘关节屈曲120°。平卧位休息,禁止患侧卧位。

(2)1~2周后,进行手部及腕关节的各种活动,如抓空增力、左右侧屈、掌屈背伸等,每日2~3次,每次5~10min,以不感到疼痛为宜。

(3)3~4周后,在早期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肩关节的轻度活动,如屈肘耸肩等。每日2~3 次,每次15 ~20 min。

(4)5~6周解除外固定后,可配合中医疗法。进行肘关节、肩关节的活动,如屈肘展肩、内收探肩、后伸探背、上肢回旋、弯腰划圈、外展指路、手指爬墙、手拉滑车等,每日2~3次,每次15~20 min。

六、出院指导

1.保持生活规律,乐观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避免感冒,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3.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如牛奶、豆类、虾皮等,以促进骨折愈合。

4.有夹板、石膏及支具固定的患者,嘱其注意观察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活动和感觉情况,观察夹板或石膏的松紧是否适宜。

5.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遵医嘱继续口服接骨续筋药物,并嘱其多饮温开水。

6.继续遵医嘱功能锻炼,注意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活动过度引起不适。

7.嘱患者按时复查。若有患肢疼痛等不适,应随时就诊。

图片83.png图片84.png
图片85.png图片86.png
图片87.png图片88.png
图片89.png图片90.png
图片91.png图片92.png

桡骨远端骨折健康教育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桡骨远端2~3cm范围内的骨折,此处为松质骨。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占65.8%)多于男性,易发生桡骨远端骨折的年龄段在40~59岁,特别是绝经后妇女,因为激素水平的改变,钙质流失速度更快,经受外力作用易造成此处骨折。

一、生活起居

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慎起居,避风寒,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下床活动时做好安全防护,防跌倒。

二、体位指导

1.卧位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面,以利静脉及淋巴回流,减轻肿胀。

2.下床时将前臂置于中立功能位,屈肘90°用前臂吊带将患肢悬挂胸前。

受伤早期:

三、饮食指导

1.伤后1~2周:宜食行气活血、消肿化瘀的食品,如白萝卜、红糖、山楂、生姜等,少食甜食、土豆等胀气食物,忌食酸辣、燥热、油腻食物,切不可过早食肥腻滋补之品,避免瘀血积滞,使骨痂生长迟缓。

2.伤后3~6周:宜食和营止痛、接骨续筋、舒筋活络的食品,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食谱上可给予骨头汤、田七煲鸡、鸽子汤、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维生素D、钙及蛋白质。

3.伤后7~8周:宜补气养血、健脾益胃、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的食品,如鱼、虾、肉、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牛骨汤、鹿筋汤、炖水鱼等,能饮酒者可选用杜仲骨碎补酒、鸡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适量食用榛子、核桃等坚果食物以补充钙及微量元素。

四、情志护理

1.向患者介绍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消除不良情绪。

2.介绍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患者疼痛时出现烦躁情绪,使用安神静志法:患者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呼吸,或轻音乐,以达到周身气血流通舒畅,缓解烦躁情绪。

五、康复指导

1.在医生(康复师)的指导下,帮助和督促患者康复训练。

2.告知患者应坚持功能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

3.根据患者病情及骨折分期,指导患者逐渐加强握拳伸指、并指对指,肘关节及肩关节的功能锻炼,每日3~5次,每次10~15min。

4.功能锻炼以患者自感稍微疲劳、休息后能缓解、不引起疼痛为原则,应循序渐进。

六、出院指导

1.保持生活规律,情绪乐观,避免不良刺激。          

2.避免感冒,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3.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如牛奶、豆类、虾皮等以促进骨愈合。

4.如有夹板、石膏及支具固定的患者,嘱其注意观察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活动和感觉情况,观察夹板或石膏的松紧是否适宜。

5.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遵医嘱继续口服接骨续筋药物,并嘱其多饮温开水。

6.继续遵医嘱功能锻炼,注意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活动过量。

7.嘱患者按时复查。若有患肢疼痛等不适,应随时就诊。

图片93.png图片94.png图片95.png
图片96.png图片97.png图片98.png
图片99.png图片100.png图片101.png

肱骨髁上骨折健康教育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内外髁上下2cm范围内骨折线通过鹰嘴窝的骨折,该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多见于3~12岁儿童,5~8岁尤为多见。

一、生活起居

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慎起居,避风寒,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下床活动时做好安全防护,防跌倒。

二、体位指导

1.卧位时应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面,以利于静脉及淋巴回流,减轻肿胀。

2.下床时使用前臂吊带将患肢悬挂胸前。

三、饮食指导                          

1.伤后1~2周:宜食行气活血、消肿化瘀的食品,如白萝卜、红糖、山楂、生姜等,少食甜食、土豆等胀气食物,忌食酸辣、燥热、油腻食物,切不可过早食肥腻滋补之品,避免瘀血积滞,使骨痂生长迟缓。

2.伤后3~6周:宜和营止痛、接骨续筋、舒筋活络的食品,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食谱上可给予骨头汤、田七煲鸡、鸽子汤、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维生素D、钙及蛋白质。

3.伤后7~8周:宜食补气养血、健脾益胃、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的食品,如鱼、虾、肉、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牛骨汤、鹿筋汤、炖水鱼等,能饮酒者可选用杜仲骨碎补酒、鸡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适量食用榛子、核桃等坚果食物以补充钙及微量元素。

四、情志护理

1.向患者介绍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消除不良情绪。

2.介绍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患者疼痛时出现烦躁情绪,使用安神静志法:患者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呼吸,或轻音乐,以达到周身气血流通舒畅,缓解烦躁情绪。

五、康复指导

1.在医生(康复师)的指导下,帮助和督促患者康复训练。

2.告知患者应坚持功能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

3.根据患者病情及骨折分期,指导患者逐渐加强握拳伸指、腕关节及肩关节的功能意识。锻炼,每日3~5次,每次10~15 min。

4.功能锻炼以患者自感稍微疲劳、休息后能缓解、不引起疼痛为原则,应循序渐进。

六、出院指导

1.保持生活规律,情绪乐观,避免不良刺激。

2.避免感冒,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3.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如牛奶、豆类、虾皮等以促进骨愈合。

4.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合理饮食,增强体质。

5.如有夹板、石膏及支具固定的患者,嘱其注意观察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活动和感觉情况,观察夹板或石膏的松紧是否适宜。

6.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遵医嘱继续口服接骨续筋药物,并嘱其多饮温开水。

7.继续遵医嘱功能锻炼,注意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活动过量。

8.嘱患者按时复查。若有患肢疼痛等不适,应随时就诊。

图片102.png图片103.png
图片104.png图片105.png
图片106.png图片107.png
图片108.png图片109.png
图片110.png图片111.png
图片112.png图片113.png

股骨干骨折健康教育

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小转子下2~5cm起至股骨髁上2~5cm的股骨骨折,多见于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由于骨折部位不同可分为上1/3骨折,中1/3骨折和下1/3骨折。其中以下1/3骨折最常见:股骨下1/3骨折易损伤腘窝部动脉、静脉、神经,发生脂肪栓塞等危险。

一、生活起居

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慎起居,避风寒,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下床活动时做好安全防护,正确使用拐杖,以防跌倒。

4.禁止吸烟、饮酒等。

二、体位指导

股骨颈骨折部位不同,要求肢体体位及角度也不同,除抬高患肢5~10cm外,一般下段骨折屈膝 70°~80°,屈髋30°~40°;中段骨折屈膝60°~70°,屈髋40°左右,并保持患肢外展30°;上段骨折屈膝屈髋70°左右,并保持患肢外展65°左右。

三、饮食指导

1.伤后1~2周:宜食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白萝卜,红糖,山楂、生姜等,少食甜食、土豆等胀气食物,尤其不可过早食肥腻滋补之品。

2.伤后3~6周:宜食活血化瘀的食品,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加以骨头汤、鸽子汤等高蛋白食物。

3.伤后7~8周:宜食滋补肝肾、补益气血的食品,如鱼、虾、肉、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适量食用榛子、核桃等坚果类食物以补充钙及微量元素。

四、情志护理

1.向患者介绍本疾病的治疗经过及转归,取得患者配合。

2.久病骨折不愈合或愈合不佳者,多鼓励支持,介绍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建立家庭支持系统,给予患者亲情关怀。

4.患者疼痛时出现烦躁情绪,使用安神静志法:患者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呼吸,或轻音乐,以达到周身气血流通舒畅,缓解烦躁情绪。

五、康复指导

1.在医生(康复师)的指导下,督促或协助患者进行主、被动功能锻炼。

2.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时,注意股骨中段以上骨折的患者下床活动时始终保持患肢外展。

3.术后康复

(1)肌力训练: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训练;直腿抬高训练;夹臀、抬臀训练;呼吸功能训练。

(2)关节活动度训练;髋、膝关节屈伸;踝关节背伸跖屈;髋关节的外展训练;指推髌骨。

(3)下肢关节功能康复器(CPM 机)锻炼:术后3~5 d遵医嘱行CPM 机锻炼。

(4)协助患者扶拐下床锻炼:扶双拐三点步法平地行走训练、扶双拐上下楼梯训练、扶单拐训练。

(5)康复功能锻炼原则以循序渐进,不疼痛、不疲劳为度。

图片114.png图片115.png图片116.png
图片117.png图片118.png图片119.png
图片120.png图片121.png图片122.png
图片123.png图片124.png

六、出院指导

1.生活规律,保持乐观,避免不良情绪。

2.避免感冒,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3.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如牛奶、豆类、虾皮等以促进骨折愈合。

4.继续口服接骨续筋药物,并嘱其多饮温开水。

5.继续遵医嘱功能锻炼,注意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活动过量。

6.嘱患者按时复查。若有患肢疼痛等不适,应随时就诊。

  股骨颈骨折健康教育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按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可分为头下型、颈型和基底型,以颈型最多见且易发生股骨头坏死,头下型次之,基底型多见于儿童。

一、生活起居

1.保持病房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慎起居,避风寒,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下床活动时做好安全防护,正确使用拐杖,以防跌倒。

4.禁止吸烟、饮酒等。

二、体位指导

1.抬高患肢,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15°-30°,两腿之间置软枕,穿丁字鞋,以防患肢过度屈曲、内收、旋内、旋外。

2.指导正确坐姿、睡姿、站姿,严禁患肢内收、旋外、盘腿、侧卧、下蹲、跷二郎腿等。

3.体位变换或体位转移做好安全防护,以防发生跌倒坠床。

4.髋关节置换患者在搬运时,将髋部水平托起,不可过度拉;坐起时,髋关节屈曲<90°,以防假体脱出。

三、饮食指导

1.伤后1~2周:宜食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白萝卜、红糖、山楂、生姜等,少食甜食、土豆等胀气食物,尤其不可过早食用肥腻滋补之品。

2.伤后3~6周:宜食活血化瘀的食品,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加以骨头汤、鸽子汤等高蛋白食物。

3.伤后7~8周:宜食滋补肝肾、补益气血的食品,如鱼、虾、肉、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适量食用榛子、核桃等坚果类食物以补充钙及微量元素。

4.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患者,做好针对性饮食调护。

四、情志护理

1.向患者介绍本疾病的治疗经过及转归,取得患者配合。

2.久病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坏死者,多鼓励、支持,介绍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建立家庭支持系统,给予患者亲情关怀。

4.患者疼痛时出现烦躁情绪,使用安神静志法:患者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呼吸,或轻音乐,以达到周身气血流通舒畅,缓解烦躁情绪。

五、康复指导

1.在医生(康复师)的指导下,督促或协助患者进行主、被动功能锻炼。

2.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时,注意患肢屈髋<90°,外展<45°。

3.术后4周内做到“六不”:不盘腿、不坐软沙发或矮椅、不身体前倾而坐、不弯腰拾物、不屈膝而坐、不患侧卧位。

4.术后康复

(1)肌力训练: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训练;直腿抬高训练;夹臀、抬臀训练;呼吸功能训练。

(2)关节活动度训练:髋、膝关节屈伸;踝关节背伸跖屈;髋关节的外展、后伸训练;指推髌骨。    

(3)下肢关节功能康复器(CPM 机)锻炼:术后3~5d遵医嘱行 CPM 机锻炼。

(4)协助患者扶拐下床锻炼:扶双拐三点步法平地行走训练、扶双拐上下楼梯训练、扶单拐训练。

(5)康复功能锻炼原则以循序渐进,不疼痛、不疲劳为度。

六、出院指导

1.生活规律,戒烟戒酒,保持乐观,避免不良情绪。

2.避免感冒,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3.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如牛奶、豆类、虾皮等以促进骨折愈合。

4.继续口服接骨续筋药物,并嘱其多饮温开水。

5.控制体重,以减少对关节的负重。

6.避免感冒,及时治疗全身隐匿性病灶,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扁桃体炎、牙痛等。

7.继续功能锻炼,教会患者正确的睡姿、坐姿、站姿;忌做患肢过度屈曲、内收、旋内、旋外的动作。日常活动时,禁止跑、跳等剧烈活动。

8.扶拐行走时防跌倒,按时复查,根据X射线检查结果确定弃拐时间。

9.定期复查,如关节红肿、疼痛、不明原因发热、髋关节活动受限或髋部切口有渗出,及时就医。

图片125.png图片126.png
图片127.png图片128.png
图片129.png图片130.png
图片131.png图片132.png
图片133.png图片134.png
图片135.png

 股骨粗隆间骨折健康教育

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发生在大小粗隆之间的骨折。本病好发于65岁以上老年人,复位不良或负重过早易发生髋内翻。   

一、生活起居

1.指导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

2.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特别是老年人,避免摔倒,并且要注意补钙,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增加日光照射,养成科学饮食习惯。

二、体位指导

1.抬高患肢,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15°~30°,两腿之间置软枕,穿丁字鞋,以防患肢过度屈曲、内收、旋内、旋外。

2.指导正确坐姿、睡姿、站姿,严禁患肢内收、旋外、盘腿、侧卧、下蹲、跷二郎腿等。

3.体位变换或体位转移做好安全防护,以防发生跌倒坠床。

4.髋关节置换患者在搬运时,将髋部水平托起,不可过度牵拉;坐起时,髋关节屈曲<90°,以防假体脱出。

三、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辨证分型的不同,科学合理指导饮食,使患者达到最大程度的康复,在指导患者饮食期间,动态观察患者的胃纳情况和舌苔变化,随时更改饮食计划。

1.气滞血瘀型(骨折早期):

宜食理气活血之品,如蔬菜,水果,蛋类,豆制品,瘦肉等。食疗方:红枣桂圆汤(红枣,龙眼肉)。

2.气血不和,筋脉瘀阻型(骨折中期):

宜食补益气血之品,如牛奶,鸡蛋,红枣,木耳,瘦肉等,忌食肥甘,煎炸之品。食疗方:莲子红枣粥(莲子,红枣,粳米)

3.肝肾亏虚型(骨折后期)

(1)肝肾虚者进食滋阴填精,滋养肝肾之品,如枸杞子,黑芝麻,黑白木耳等。药膳方:百合煲瘦肉汤,忌辛辣香燥之品。

(2)肝肾阳虚者宜进食温壮肾阳,补精髓之品,如黑豆,核桃,杏仁,腰果,黑芝麻等。食疗方:王姜煲羊肉,忌生冷瓜果及寒冷食物。

四、情志护理

1.了解患者的情绪,使用言语开导法做好安慰工作,保持情绪平和,神气清静。

2.用移情疗法,转移或改变患者的情绪和意志,舒畅气机,怡养心神,有益患者的身心健康。

3.疼痛时出现情绪烦躁,使用安神静志法,要患者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呼吸,以达到周身气血流通舒畅。

五、康复指导

遵医嘱及早进行功能锻炼,恢复患肢功能,功能锻炼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劳,注意安全。

1.骨折早期:

主要以肌肉收缩运动为主,整复固定后,即可鼓励患者做踝关节背伸和趾曲,股四头肌舒缩活动,牵引患者,可酌情嘱其手拉吊环,做抬臀动作。以促进气血运行,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预防并发症的发生。2.骨折中期:

鼓励患者练习患肢足部轻度蹬床及直腿抬高动作。牵引者,可练习双手拉吊环,健腿蹬床抬臀等活动。

3.骨折后期:

扶双拐者,应逐渐改成单拐,继而弃拐行走,并逐渐增加摆腿动作,蹲下起立及旋转摆膝动作。

六、出院指导

1.生活规律,戒烟戒酒,保持乐观,避免不良情绪。

2.避免感冒,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3.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如牛奶、豆类、虾皮等以促进骨折愈合。

4.继续口服接骨续筋药物,并嘱其多饮温开水。

5.扶拐行走时防跌倒,按时复查,根据X射线检查结果确定弃拐时间。

6.定期复查,如关节红肿、疼痛、不明原因发热、髋关节活动受限或髋部切口有渗出,及时就医。

图片136.png图片137.png
图片138.png图片139.png
图片140.png图片141.png
图片142.png图片143.png
图片144.png图片145.png

   胫骨平台骨折健康教育

胫骨平台骨折又叫胫骨髁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局部肿胀、疼痛、畸形、关节功能障碍。骨折后期最易出现的后遗症是膝关节不稳定、伸屈活动受限及创伤性关节炎。

一、生活起居

1.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

2.教育患者起居有常、避风寒、防感冒,戒烟戒酒。

3.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辅助工具,遵循“早活动”“晚负重”的原则。

二、体位指导

1.患肢抬高,中立位:保持膝关节屈曲5°-15°,功能位;严禁旋外,预防腓总神经压伤。如内侧平台骨折,尽量使膝关节轻度外翻;外侧平台骨折,尽量使膝关节轻度内翻。

2.移动患者时需用微牵力托扶患肢,动作宜轻柔,避免突然或剧烈地移动患者。

3.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应将患肢放平制动,避免抬高,以免加重组织缺血;合并腘动脉损伤血管吻合术后应给予屈膝位,以防血管再破裂。

三、饮食指导

1.术后早期宜清淡、薄素,少食多餐,忌食辛辣、肥腻、寒凉之品,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2500mL左右。

2.根据骨折时期进行饮食调护

(1)伤后1~2周:宜食清淡素薄、富含营养、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温性食物,如面食、米粥、瘦肉、红糖、山楂、白萝卜、生姜等,忌食生冷、寒凉之品。

(2)伤后3~6周:宜食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食物:如桃仁、山楂、生姜等。

(3)伤后7~8周:宜食滋补肝肾、强筋壮骨的食物,如山药、枸杞子、瘦肉、鸡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等。

3.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患者,做好针对性饮食调护。

四、情志调理

1.用言语开导法,针对患者不良情绪,耐心疏导,保持情绪平和。

2.用移情易性法,转移或改变患者的情绪和意志,舒畅气机,调整和缓解不良情绪,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3.疼痛时出现情绪烦躁,使用安神静志法,要患者闭目养神,平静呼吸,全身放松,达到周身气血畅通。

4.争取患者的家庭支持,鼓励家属多陪伴,给予亲情关怀。

五、康复指导

1.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制订康复锻炼计划。

2.告知患者功能锻炼的意义,督促或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3.术后康复

(1)遵医嘱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收缩、直腿抬高训练,以及膝、踝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

(2)遵医嘱扶双拐不负重步行,逐步过渡到单拐逐渐负重。

(3)功能锻炼以早活动、晚负重、患者自感稍微疲劳、休息后能缓解、不引起疼痛为原则,并应循序渐进。

六、出院指导

1.遵医嘱继续服用接骨续筋药物。

2.教会患者正确佩戴支具的自我护理方法。

3.加强营养,多晒太阳,防止并发骨质疏松症。

4.告知卧床期间多做全身及健肢的功能锻炼。

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节制房事,戒烟戒酒。

6.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忌暴力或活动过量,防止关节僵硬和再损伤。

7.扶拐行走时,有家人陪伴,防止跌倒造成二次骨折。根据X射线检查结果确定弃拐时间。

8.定期复查,如有关节红肿、疼痛、不明原因发热、膝关节活动受限或切口有渗出,及时就医。

图片146.png图片147.png
图片148.png图片149.png
图片150.png图片151.png
图片152.png图片153.png
图片154.png图片155.png
图片156.png图片157.png
图片158.png

 髌骨骨折健康教育

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位于股四头肌腱内。髌骨骨折是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的骨折。

一、生活起居

1.保持病室环境安静,避风寒、防感冒,戒烟戒酒。

2.指导患者正确的锻炼方法。

3.扶拐行走时,需有家属陪护,穿防滑鞋及适宜的衣裤,防止跌倒。

二、体位指导

1.抬高患肢,将患肢平放或膝下垫软枕,使膝关节保持屈曲5°~15°功能位。

2.保持患肢中立位,严禁旋外,禁止膝关节屈曲运动、忌翻身、侧卧,防止发生坠床。

三、饮食指导

1.伤后1~2周:宜食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白萝卜、红糖、山楂、生姜等,少食甜食、土豆等胀气食物,尤其不可过早进食肥腻滋补之品。

2.伤后3~6周:宜食活血化瘀的食品,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如骨头汤、鸽子汤等高蛋白食物。

3.伤后7~8周:宜食滋补肝肾、补益气血的食品,如鱼、虾、肉、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适量食用榛子、核桃等坚果类食物,以补充钙的摄入及微量元素。

四、情志护理

1.向患者介绍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消除其不良情绪。

2.介绍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疼痛引起情绪烦躁时,使用安神静志法:患者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呼吸,或听音乐,以达到周身气血流通舒畅。

五、康复指导

1.告知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对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锻炼的整个过程应循序渐进并在征得医生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并告知同一部位骨折因骨折类型、程度、固定方法不同,锻炼内容的差异性。

2.遵医嘱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跖屈背伸及直腿抬高锻炼。

3.2~3周扶双拐不负重行走,再逐渐过渡到单拐负重。

4. 功能锻炼以患者自感稍微疲劳、休息后能缓解、不引起疼痛为原则,应循序渐进。

六、出院指导

1.2~3 周后复查。

2.练习膝关节伸屈活动,活动幅度由小到大,指推髌骨避免粘连,恢复膝关节伸屈功能。

3.遵医嘱继续服用接骨续筋药物,直至骨折愈合。

4.保持心情愉快,加强营养,劳逸适度。

5.定期复查。如骨折处置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应到医院复查。

图片159.png图片160.png
图片161.png图片162.png
图片163.png图片164.png
图片165.png图片166.png
图片167.png图片168.png
图片169.png图片170.png

 踝关节骨折健康教育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与距骨组成,是身体的负重关节。踝关节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踝部扭伤后发生,是骨科的常见疾病。根据暴力方向、大小及受伤时足位置的不同可引起各种不同类型的骨折。踝关节骨折后会出现肿胀、外形异常、皮下瘀斑,甚至水疱。

一、生活起居

1.嘱患者慎起居、避风寒、防感冒。

2.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

3.下床活动时防跌倒。

二、体位指导

抬高患肢,足下垫枕,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肿胀消退,减轻疼痛。

三、饮食指导

1.伤后1~2周:宜食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食物,如白萝卜、黑木耳、红糖、山楂、生姜等,少食甜食、土豆等胀气食物,尤其不可过早食肥腻滋补之品。

2.伤后3~6周:宜食活血化瘀、接骨续筋之物,忌酸辣、燥热、油腻、不消化食物,少喝浓茶、咖啡及碳酸饮料等。加以骨头汤、鸡汤等高蛋白食物,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

3.伤后7~8周:宜食滋补肝肾、补益气血的食物,如鱼、虾、肉、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适量食用榛子、核桃、黑豆、黑芝麻等食物,忌辛辣香燥之品。

四、情志护理

1.向患者介绍本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消除不良情绪。

2.介绍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五、康复指导

1.在医生的指导下,帮助和督促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2.告知患者应坚持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以患者自感稍疲劳、休息后能缓解、不引起疼痛为原则。

3.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膝、踝关节及足趾跖屈背伸锻炼,每日3 次,每次 15 ~20 min。

4.遵医嘱扶双拐不负重步行,逐步过渡到单拐逐渐负重。

六、出院指导

1.遵医嘱服用接骨续筋药物,以促进骨折愈合。

2.嘱患者加强营养,多食富含营养的食品并增加钙质、胶质及滋补肝肾之品,以利于骨痂生长,如瘦肉、骨头汤、甘薯、桂圆、山药等。

3.指导患者扶拐的正确方法,嘱其家属的陪伴,穿合适的衣裤,防止跌倒后二次损伤。

4.加强功能锻炼,活动度由小到大,手法要轻柔,力度适中,不可过急,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5.2个月内患肢禁止旋内、旋外动作,防止骨折移位。

6.注意休息,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

7.定时复查,不适随诊。

图片171.png图片172.png
图片173.png图片174.png
图片175.png图片176.png
图片177.png图片178.png
图片179.png图片180.png

跟骨骨折健康教育

跟骨骨折是跗骨中最常见的骨折,多由高处坠落或跳下时足跟着地,跟骨受到压缩暴力和剪切暴力引起,少数为撕脱骨折,有时为双侧骨折,可合并颅底骨折、脊柱骨折或下肢其他骨折,以青壮年伤者最多。多波及关节面,粉碎性骨折居多,易遗留跟痛症等后遗症。

一、生活起居

1.嘱患者慎起居、避风寒、防感冒。

2.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

3.下床活动时防跌倒。

二、体位指导

抬高患肢,足下垫枕,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肿胀消退,减轻疼痛。

三、饮食指导

1.伤后1~2周:宜食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食物,如白萝卜、黑木耳,红糖,山楂,生姜等,少食甜食、土豆等胀气食物,尤其不可过早食肥腻滋补之品。

2.伤后3~6周:宜食活血化瘀、接骨续筋之物,忌酸辣、燥热、油腻,不易消化食物,少喝浓茶、咖啡及碳酸饮料等。加以骨头汤、鸡汤等高蛋白食物,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

3.伤后7~8周:宜食补肝肾、补益气血的食物,如鱼、虾、肉、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适量食用榛子、核桃、黑豆、黑芝麻等食物,忌辛辣香燥之品。

四、情志护理

1.向患者介绍本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消除其不良情绪。

2.介绍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五、康复指导

1.在医生的指导下,帮助和督促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2.告知患者应坚持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以患者自感稍疲劳、休息后能缓解、不引起疼痛为原则,以促进跟骨骨折功能恢复。

3.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膝、踝关节及足趾屈伸锻炼,每日3次,每次15 ~20 min。

4.遵医嘱扶双拐不负重步行,逐步过渡到单拐逐渐负重。

六、出院指导

1.遵医嘱服用接骨续筋药物,以促进骨折愈合。

2.嘱患者加强营养,多食富含营养的食品并增加钙质、胶质及滋补肝肾之品,以利于骨痂生长,如瘦肉、骨头汤、甘蔗、桂圆、山药等。

3.加强功能锻炼,活动度由小到大,手法要轻柔,力度适中,不可过急,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4.注意休息,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

5.定时复查,不适随诊。

6.3个月后可恢复正常活动,并逐渐恢复工作。

图片181.png图片182.png
图片183.png图片184.png
图片185.png图片186.png
图片187.png图片188.png

 胸腰椎骨折健康教育

 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造成的胸腰椎骨小梁连续性中断,称为胸腰椎骨折。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椎体通常呈楔形变,是脊柱骨折中较多见的损伤类型。胸腰椎骨折大多发生在下胸段和上腰段,主要表现为背痛、不敢活动,轻者可妨碍其站立行走,重者其后柱的棘突或韧带均会发生损伤,形成局部后凸畸形,胸腰椎活动严重受限,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一、生活起居 

1.早期卧硬板床休息为主,不宜下床。 

2.指导病人及家属正确翻身,按摩骨突出处。 

3.尽可能避免外伤,注意保暖。 

4.功能锻炼 

(1)早期行平卧位抬臀练习,每日做3~4次,每次100下,臀、背部抬得越高,速度越快越好,动作要协调,循序渐进,由少到多,逐渐加大。 

(2)中后期行三、四、五点支撑法及飞燕点水法锻炼。

(3)嘱患者勿过早下床活动,锻炼时勿急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有利于早日康复。 

 二、体位护理 

1.患者平卧硬板床,骨突部位垫海绵垫,在骨折部垫一薄枕,使脊柱背伸。 

2.为防止患者因卧床时间过长而发生压伤和压疮,需定时为患者翻身,翻身时切忌脊柱旋转扭曲,以免加重损伤。    

3.按摩骶尾部或用酒精擦拭,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三、饮食护理 

1.骨折早期(瘀血内蓄,两周内),饮食以消肿止痛,理气通便为原则,宜进食清淡温热,易消化,优质蛋白,高维生素,富纤维素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新鲜水果、蔬菜等,不宜过早施以肥腻滋补之品,否则脾失运化、气血生化无源,使骨痂生长缓慢,拖延病程。

2.骨折中期(断骨未续,2-4周),以和营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续筋为主,以促进骨痂生长,可予以营养丰富,高热量、高蛋白,钙、磷含量高的食物,如蛋类、排骨汤、瘦肉、动物内脏、海带等,以补充大量维生素。

3.骨折后期(风湿阻络、瘀阻督脉、气血两虚,5周后),因损伤日久,久病体虚,筋肉痿弱无力,筋骨气血虚弱,筋骨连而不坚,通过补益肝肾气血,舒筋活络,促进更牢固的骨痂生成,可予以高营养,大量补钙,进食老母鸡汤、猪骨汤、牛骨汤等,并加服滋补肝肾,壮骨生髓的生血补髓汤服用。

四、情志护理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多属突发性损伤,伤及筋骨,以致气血瘀滞,导致不同程度的肿痛和功能障碍。患者表现出焦虑、急躁及对疾病预后惊恐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在详细了解病情、争取合理治疗措施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给予患者耐心细致地安慰和解释,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帮助患者了解损伤修复过程和治疗措施,以配合治疗。 

五、并发症的护理 

1.压力性损伤:由于伤后卧床,身体骨突部位受压,血液循环不良,易发生压力性损伤,解除受压是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有效措施,应加强翻身按摩,定时变换肢体位置,按摩受压部位,必要时应用气垫床。

2.泌尿系感染:术后留置导尿者定时开放尿管,会阴消毒bid,尽量在术后2~3 天拔除尿管,避免插尿管刺激尿道,造成泌尿系感染。同时应鼓励患者多饮水,维持日尿量在2000mL以上,达到膀胱的生理性冲洗,减少尿路感染。

3.肺部感染:鼓励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和咳嗽动作,还可以通过翻身叩背来促进痰液的排出,以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4.腹膜后血肿—腹胀、肠麻痹、便秘:

⑴腹胀轻者,可用棉签蘸少许风油精点搽神阙穴,并配合腹部热敷。

⑵腹胀痛甚伴小便不利者,可用大鱼际掌面轻按神阙穴片刻后,用掌缓缓由内向外作逆时针环形摩腹数分钟,以患者觉肠道蠕动,通气为度。

⑶顽固性腹胀伴呕恶者,可暂禁食,用刮痧板蘸少许冷水在患者脐部周围刮擦,以皮肤出现紫红色痧痕为度。上法均可配合针刺中脘、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以加速症状的缓解。必要时可予番泻叶泡饮,肌注新斯的明,运用导尿通便术或肛管排气术。

5.骨折再移位—瘫痪:绝对卧床休息,轴线翻身,动作轻柔。

六、康复指导

1.在医生(康复师)的指导下,帮助和督促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2.入院后即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主动咳嗽、咳训练,每日2次,每次5~10min;吹气球,每日2次,每次5~10 min。

3.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关节功能锻炼,每日3~4次,每次15~20 min。

4.术后康复锻炼

(1)术后第1~2周:深呼吸或咳嗽、咳训练每日2次,每次5~10 min;吹气球,每日2次,每次5~10 min。

(2)上肢的主动锻炼:肩关节外展、内收、旋转;屈伸肘;屈伸腕;屈伸指等。每日2次,每次共5~10 min。

(3)下肢的主、被动锻炼:髋关节的外展、内收、屈伸;屈伸膝;屈伸踝;双下肢直腿抬高。每日2次,每次20~30 min。

(4)术后第3~4周:适当增加锻炼时间及量,酌情进行腰背肌锻炼,应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

5.腰托使用指导

(1)腰托的选用及佩戴:腰托规格要与自身腰的长度、周径相适应,其上缘须达肋下缘,下缘至臀裂,松紧以不产生不适感为宜。

(2)佩戴时间:可根据病情决定佩戴时间,腰部症状较重时应随时佩戴,轻症患者可在外出或较长时间站立及固定姿势坐位时使用,睡眠及休息时取下。

(3)使用腰托期间应逐渐增加腰背肌锻炼,防止和减轻腰部肌肉萎缩。

七、出院指导

1.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2.行椎体增强患者,术后第2天可佩戴腰围坐起及下地行走;切开行内固定术患者,3个月复查后下地行走。

3.坚持双下肢及腰背肌锻炼。下床活动应按坐——站——走的顺序,避免出现站立性低血压,防止跌倒。

4.3个月内避免弯腰,拾取低处物品,6个月内避免挑抬重物。

5.慎起居,避风寒,避免久坐、久站,保持正确的站姿、坐姿及行走姿势。

6.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图片189.png图片190.png
图片191.png图片192.png
图片193.png图片194.png
图片195.png图片196.png
图片197.png图片198.png
图片199.png图片200.png
图片201.png

 

股骨头坏死健康教育

骨蚀(股骨头坏死)是股骨头静脉瘀滞、动脉血供受损或中断使骨细胞及骨髓成分部分死亡引起骨组织坏死及随后发生的修复,共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及塌陷,引起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疾病。本病以髋部疼痛为主,以髋关节屈伸不利为临床表现,好发于30~50 岁。

一、生活起居

1.疼痛较甚时卧床休息,下床时扶拐或坐轮椅。

2.肾阴虚者室温宜略低,凉爽湿润;肾阳虚者宜住温暖向阳的房间。

3.教会患者正确的睡姿、坐姿,避免下蹲、弯腰拾物、前倾系鞋带等动作,不坐低矮凳子。

4.告知患者扶拐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教会其正确使用和维护拐杖的方法。

5.单侧肢体患病需坚持扶拐不负重行走,双侧患病则需坐轮椅,避免股骨头塌陷。

二、体位指导

1.抬高患肢: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2.下床活动时,教会患者正确的扶拐和坐轮椅的方法,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3.避免下蹲,弯腰拾物等动作,髋关节置换术后不坐低矮凳子,不盘腿,防止关节脱位。

三、饮食指导

1.气滞血瘀证:宜食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食品,如白萝卜、鲈鱼、红糖、山楂、生姜、桃仁、百合等;忌煎炸、肥腻、厚味、寒凉的食品。食疗方:山楂桃仁粥。

2.痰瘀阻络证:宜食健脾除湿、行气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白萝卜、山药、薏苡仁、赤小豆、木耳等;忌辛辣、燥热、肥腻等生痰助湿的食品。食疗方:苡仁赤豆粥、冬瓜排骨汤等。

3.经脉痹阻证:宜食活血通络,温经壮阳的食物,如山楂、木耳、黑豆、核桃、乌鸡等:忌食辛热燥辣、肥甘厚腻的食物,如肥肉、烤肉等。

4.肝肾亏虚证:宜食补益气血,益肝肾的食物,如山药,枸杞子等;忌发物、肥腻的食物,如鱼、虾、鸡蛋等。

四、情志护理

1.向患者介绍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2.告知患者及家属本病病程迁延,治疗时间长,鼓励家属陪伴,给予患者情感支持。

3.介绍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五、康复指导

1.搬运时将髋部水平托起,不可牵拉拖拽,动作轻、稳、准,防止髋关节脱位。

2.遵医嘱指导督促患者行髋关节外展、屈髋的主动锻炼。注意髋关节外展不大于30°,屈髋不大于90°,每日1~2次,每次20 ~30 min。

3.髋关节置换术后要做到三不:不盘腿、不内收、下蹲动作不小于 90°。

4.术后康复

(1)手术当日平卧位,抬高患肢,保持患侧髋关节外展15°~30°脚尖向上,两腿之间置软枕。

(2)术后6h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踝泵运动。

(3)术后第2日取平卧位,如需坐起时髋关节屈曲≦90°。

5.术后引流管拔除后,遵医嘱监督指导患者使用下肢关节功能康复机进行髋关节伸屈锻炼。

6.指导扶拐的正确方法,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六、出院指导

1.生活规律,戒烟戒酒,保持乐观,避免不良情绪。

2.指导患者掌握冲击波治疗的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

3.置患肢功能位,髋关节屈曲<90°、不盘腿、不侧卧、不跷二郎腿。

4.继续加强功能锻炼。

5.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扶拐及下地训练的方法,注意安全,防止跌倒。

6.定期复查。

图片1.png图片2.png
图片3.png图片4.png
图片5.png图片6.png
图片7.png图片8.png
图片9.png图片10.png
图片11.png图片12.png
图片13.png图片14.png
图片15.png图片16.png
图片17.png图片18.png
图片19.png图片20.png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

用户登陆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captcha